干货 | 一位成功立项国社科的教授选题经验分享
作者:贺渝,男,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金融和公司治理等研究,2019年度国家社科应用经济青年项目“长江上游地区环保税政策有效性跟踪评估及空间协同策略研究”(19CJY022)获得立项。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要做到三个“高度重视”
学术工作应聚焦于解决现实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学术成果能“落地”。但凡能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都是服务于现实需求,其成果能够为国家和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自己的申报经历,我认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做到“三个高度重视”。
一是高度重视科学选题。国家社科基金的选题一定是以问题为导向,选题不仅要“新颖”,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即“学术需求”“社会需求”和“现实可行”。“新颖”在于选题创新取向,“学术需求”在于选题附加的学术价值,“社会需求”在于选题围绕的现实实际问题以及国家战略需求,“现实可行”在于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当然,这也包括了课题负责人的学术背景,所处地域,工作单位的区域优势等等。
二是高度重视前期准备。国家社科基金的选题一定是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以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家战略需求,并且能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课题。同时,国家社科基金是采取匿名评审制度,换言之,评审专家并不了解申请人的学术专长及能力。前期成果是评审专家评判课题负责人研究成果转化能力的唯一依据。因此,充分的前期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高度重视团队合作。每周的团队头脑风暴,我不仅可以多方面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参与其他成员申报工作的讨论,从中学习总结自身的不足。在彼此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得以不断完善自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