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5篇Nature,北大90后博导曹云龙,惊艳学界!
Nature五连发,推动SARS-CoV-2免疫学研究进展,科研成果获国际认可。
NO.1 揭示Omicron突变特征和免疫逃逸机制
2021年12月23日,曹云龙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了题为“Omicron escapes the majority of existing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tibod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高通量酵母展示筛选确定247个抗RBD的中和抗体(NAb)逃逸突变谱,并发现Omicron单突变会影响不同表位组的NAb。Omicron会降低抗体中和效力,导致显著的体液免疫逃避。义翘神州在本研究中不仅提供RBD、ACE2重组蛋白产品,还提供Omicron RBD蛋白表达和单抗筛选技术服务。
NO.2 全球首篇系统性研究Omicron新亚型免疫逃逸机制
2022年6月17日,曹云龙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了题为“BA.2.12.1, BA.4 and BA.5 escape antibodies elicited by Omicron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奥密克戎突变株BA.2.12.1、BA.4、BA.5新亚型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且对BA.1感染康复者的血浆出现显著的中和逃逸。义翘神州RBD、ACE2重组蛋白、抗体筛选服务等再次助力文章发表。
NO.3 研究RBD“趋同进化”机制,预测病毒未来突变演化
2022年12月19日,曹云龙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了题为“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文章系统性的研究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RBD)“趋同进化”机制,前瞻性预测病毒未来突变演化方向,为广谱疫苗和抗体药物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数据支持。本文中除了用到义翘神州的ACE2、IgG1等产品,还从义翘神州定制生物素化BA.2、BA.5突变株的RBD重组蛋白。
NO.4 揭示SARS-CoV-2免疫印记重塑机制
2023年11月22日,曹云龙以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了题为“Repeated Omicron exposures override ancestral SARS-CoV-2 immune imprinting”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已接种新冠原始株疫苗并产生免疫印记的情况下,二次暴露于Omicron突变株后能够产生高比例的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且大多数靶向新的RBD表位,对Omicron突变株具有卓越的广谱中和活性。义翘神州原始株、Omicron突变株RBD重组蛋白再次助力研究新进展。
NO5. 进化不止,研究不停
2024年11月7日,曹云龙以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了题为“Evolving antibody response to SARS-CoV-2 antigenic shift from XBB to JN.1”的研究论文。系统分析不同免疫背景XBB与JN.1突变株感染者产生的抗体,细致描绘体液免疫机制,强调JN.1谱系突变株的强烈免疫逃逸能力。义翘神州ACE2蛋白再次助力文章发表。
疫情虽已结束,病毒并未消失。今天我们有幸一同拜读曹云龙研究员的科研成果,感受这位年轻科学家勇攀高峰的非凡经历。展望未来,曹云龙博士将继续在病毒免疫领域深耕细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他将会带来更多惊喜和突破,书写一段“父子双院士”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