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
发布于

离开学术界,重获你的人生选择

如同大多数学者,我们早就习惯了重大的生活选择在我们的掌控之外。虽然你可能早就明白这一点,但是,高等教育行业对在其中工作的学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实际上,学术界的就业市场非常奇怪。你是否还记得,你在节假日的晚餐上解释招聘周期时家人们疑惑的眼神?不是因为你胡说八道,或者你没有解释清楚。这是因为学术界对你的限制截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的经历,它们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哪怕只是关注我妻子寻找终身教职的故事,我们也能发现,高等教育在五个方面阻碍了我们做出重要的人生选择:

·地点。论文答辩后五年之内你能找到什么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在哪里生活。·取舍。你能否拒绝一份工作,可能取决于你能否在一年内接到多份邀约。·时机。你只能在8月到11月期间申请长期工作,在11月到次年4月期间申请定期职位。·伴侣。如果你有伴侣,不管你在哪里找到工作,伴侣都得跟着你——除非你们可以分居。·教席。你的合同类型决定了你能否继续从事你擅长的工作;换句话说,你被聘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还是助理教授,比你的教学质量、学术成果或群体影响力更加重要。

如果你想为高等教育对你的要求开脱,那么接受这五种想法或许是说得通的。但这些限制不是正常的,接受它们并不是思考你的工作的健康方式。一旦你决定离开学术界,就该抛弃这些态度了。对我和妻子马洛里来说,她在那所基督教学院的工作促成了这个抛弃的过程。这带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她发现终身教席不是她想要的学术道路,而我被迫承认彻底不当教授才是最好的。

不管是什么导致你准备离开学术界,这种局面都给了你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重新评估你想要的生活和价值。你不仅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而且必须回答它们。当你把目光投向象牙塔之外时,保留那些对你的思维的旧限制,将阻碍你找到成功和幸福。而摆脱最初对非学术工作的恐惧,会引导你进入一个鉴别期。大体上说,改行的这个阶段,要求你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将影响你接下来的旅程:

(1)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2)你想从职业中得到什么?(3)你如何最好地协调二者?

这些问题几乎是最大的问题,坦白说,我不能直接告诉你该怎么思考。你的答案必须由你自己给出。不过,我可以给你一套框架,让你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问题,并且可以准确鉴别出一套你能接受的价值观。我在本章中描述的策略有助于你用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你的生活和行业——不再把某一份工作视为幸福的唯一决定因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打破你很容易在个人成功和职业成功之间做出的人为区分。不过,这种鉴别本身不是目的。它的价值在于它让你有能力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有能力采取行动。

一旦离开了学术界,你的个人和职业生活的5个方面就回到了你的掌控之下:地点、人际关系、职业轨迹、薪水、工作的意义感。评估这5个领域对你的重要性,是进入新行业的关键第一步。随后,这些决定让你可以更快、更坚定地对行业选择进行优先排序。

虽然在鉴别的过程中思维发散一些是好事,但是请记住,这五个范畴可能会相互交叉,优先考虑一个范畴必然会波及其他范畴。举几个例子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种风险。决定与留在学术界的配偶住在一起,可能会阻碍你选择居住地。同样,虽然搬到硅谷可能会打开科技的大门,但它也迫使你谋求高薪职位以支付高昂的生活费用。权衡利弊是不可避免的,但请不要让它们阻止你采取行动。你要牢记你选择了什么,为什么如此选择,然后踏上一条最接近你价值观的道路。我们先看看离开学术界后重获的一项主要权利:决定住在哪里。从基本层面看,这一选择可能意味着在城区、郊区、农村之间选择。你甚至可能把改行作为在外国生活的一次机会——或者在长期工作后回国的一次机会。

虽然理论上选择是无限的,但大多数人的选择实际上是有限的。生活成本或许决定了你能否负担某个地区的定居费用,而想在外国生活的人可能要学会讲当地的语言。地理环境也会限制你能从事的具体工作。毕竟,你可能更倾向于在家附近的某个机构找到工作。普普通通的数字也会让你的求职变得更容易或更难:在你的居住地设立办事处的政府部门、公司和慈善机构越多,你找工作就越容易。不过,这个普遍规律不是绝对的:你有可能找到某个远程岗位,可以在任何能够安全访问互联网的地方工作。

人际关系是你要自行考量的另一个因素。你想离兄弟姐妹或父母更近,还是更远?这得由你说了算。你也可以如愿居住在有一帮朋友的地方。这个地方可能是你长大、上大学或读研究生的地方,不过它同样可能是一帮朋友都找到工作的地方。他们具体在哪里,并不重要。如果你觉得靠近所爱之人是重要的,那就把求职和这个优先事项关联起来。

这种选择自由,对于有伴侣的人来说尤其振奋人心。我知道与伴侣分隔两地——并且担忧彼此的工作会让这种局面持续下去的感觉。假如你目前遭遇了这种局面,那么离开学术界将消除很大一部分焦虑。你们有些人可能有更迫切的担忧。如果学术界的不安全感和要求妨碍了你组建家庭,那么你现在可以自行考量你是否想要组建家庭。如果你的答案为“是”,这就带来了一系列次要的考量:哪个地区有最好的医院或学校?在哪里最容易找到长相厮守的伴侣?哪些地理环境让你很容易适应?

你还可以把这种鉴别运用在职业轨迹上。不过,我指的不是你靠什么谋生,而是你希望这份职业在你的前行路上如何发展。两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一区别。让我们从熟悉的路径说起。大多数学者在他们的职业中遵循我所说的杰出模式(minence model),在某一领域奠定杰出的声誉,然后努力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晋升更高级别虽然很常见,但它不会明显改变你的日常工作。不管是助理教授还是正教授,你都要主持课程、实验、研讨班;开展研究;在各种论坛上展示你的成果。

这种职业弧线是最初吸引克里斯·帕帕佐普洛斯进入学术界的原因。他在成长过程中目睹了许多家庭成员从事医学工作,这是一个专家通过不断深化专业知识而进步的领域。因此,从事物理学的好处是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很容易向希腊的亲友们解释。只有到了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克里斯才寻找一条新的出路:他不再为粒子加速器搭建复杂的计算机模型,而是担任卡玛信用的数据科学家。

浏览 (45)
点赞
收藏
删除
评论